首页>>学习园地>>理论研究>>辛亥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辛亥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作者:阳建华   发布时间:2012-03-28 00:00:00  浏览次数: 2594次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为纪念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我翻阅了大量有关辛亥革命的史料,领会了孙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谈辛亥革命不能不谈世纪伟人孙中山、不能不谈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不能不谈辛亥革命产生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对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民主革命不可阻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明确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先生发起。孙中山先生为何要走革命的道路是有客观必然的因素。首先,倍受欺凌的中国国情激发起国民的强烈救国思想。从鸦片战争开始到辛亥革命前的七十年时间,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冲开我国门,中国成了半殖民地国家。第二,内政迂腐动摇了孙中山先生的改良思想。辛亥革命前的清政府是一个皇权体制,多次农民起义以及洋务运动没有实现救国,政治制度的腐败,军事体制的混乱,封建统治顽固派特别是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使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底层知识分子的上书、请愿未能达到政治改良目的且还惨遭杀害。孙中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毅然决然走上革命道路。第三,孙中山先生看清了辛亥革命是一场民主革命,其发展潮流不可阻挡。他也深刻认识到只有人民共和、和谐,才有机会建设和富强祖国,但是一个腐败的政治体制的自觉改良谈何容易,革命是万不得已的事情,也只有革命成功了,才更有机会富国富民强军。

孙中山先生领导这场民主革命以“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思想为革命纲领,其内涵涉及国际、国内、国民三者的关系问题,其中把“反对封建专制、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民主共和”作为辛亥革命的中心思想,反映了当时国际国内潮流,得到了进步人士的拥护。

从辛亥革命看现时社会,当今世界发展是必然的,和平发展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如今中国的发展只有在处理好稳定与发展关系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发展中国的正确选择,是合符国情、顺应民意的,也是会取得最后胜利的。

二、国家利益至高上

不管从客体还是从主体来讲,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具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当时统治着中国的清政府是一股顽固封建势力、“洋人的朝廷”;卖国与腐败,展现得淋漓尽致;抱“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憢幸思想镇压国民的爱国行动;严重践踏一个央央大国的应有的国家利益,更没有考虑民众的利益。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山河破碎,国势危亟的阴影笼罩在每个爱国者的心头。帝国主义的狂妄野心、封建帝制的顽固保守使得国家利益荡然无存。中华民族面临危亡之际,国家完整、民族独立、民主共和的思想成为辛亥革命政治基础。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党人第一次用政党形式来组织领导的新式革命。这个政党就是孙中山于1905年8月在东京建立的中国同盟会。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组织机构、会员主体、方针政策来看,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新颖的。孙中山于1905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三民主义”思想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境地,体现一代伟人和革命者的博大情怀。如今中国的国情与一百年前的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们的各种需求同现时的体制机制之间的矛盾突出”的国情决定我们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向前发展是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具体表现。改革与革命不同之处在于:改革是在和平年代求发展,而革命是在动乱年代求进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爱国爱家、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政治思想,保障国家利益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利益维护得好与坏是树立国际形象的重要尺码。没有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不可谈。牺牲国家利益换取个人或集团利益是一种腐败卖国行为,最终会被历史淘汰。

两岸和平统一,保护一个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任何的非和平统一方式都会损害两岸人民的利益,进而触及到国家利益;这也是辛亥革命政治思想在完成国家完整、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任务的具体表现。

三、以人为本求发展。

虽然我国史学界公认1911年的辛亥革命只赶跑了一个皇帝和去掉了一条辫子,但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至少说明以下几点:一是不合民心的帝制是可以废除的;二是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三是当时社会取得大大进步。为了作出“天下为公”的表率,实现全国共和,民国大总统孙中山让总统之位于袁世凯,奠定了中山先生的道义之举赢得全国人民之心,使帝制复辟者的梦想变为泡影。封建帝制是不会自愿退出历史舞台。辛亥革命后,采用优待清室,使懦弱无能的“孤儿寡妇”和皇族亲贵能安度余生,将中国封建帝制皇朝“安乐死”。

孙中山先生的这些举动,反映了他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辛亥革命过程中体现出他的天下共和、减少斗争的思想。这和我们今天推行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和经济建设。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长期问题、短期问题、体制问题、结构问题相互叠加交织加大了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十二五”期间要完成“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等目标和任务合符人民的期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务实解决的问题。这也说明党和政府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考虑人民利益、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刻认识发展中的问题和努力减少发展阻力,以求得人民满意的持续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孙中山北上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