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园地>>理论研究>>孙中山北上与逝世
孙中山北上与逝世
作者:王晓贤   发布时间:2012-03-28 00:00:00  浏览次数: 3055次

今年3月12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86周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我把平时研读的有关资料整理,摘其1924年北上直至逝世这段经历,以之寄慰。

一、北上的背景

1924年9月直(曹锟、吴佩孚)、奉(张作霖)第二次战争发生后,孙中山即与奉、皖(段其瑞)相约,南北夹攻直。岂料,10月23日“北京事变发生”,直军内部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倒戈,曹锟被囚、吴佩孚逃走。冯玉祥等在发动事变前曾与国民党有“中央革命”之约,也与奉、皖有盟。10月26日,冯玉祥等通电拥护段其瑞为其国民军“大元帅”。在北京的国民党人张继等纷纷电报要国民党中央派人去北京,冯玉祥等也电邀孙中山说:早日莅都,指示一切,共策进行。对于孙中山是否北上,在当时的广州有正反不同意见的,胡汉民认为孙中山与北京诸将领关系疏离,入京后无所作为,中共方面也反对,认为冯(玉祥)与吴(佩孚)实质上没什么区别;但是孙中山的苏联顾问鲍罗廷和苏联驻北京大使加拉罕则主张北上,谓正是国民党登上斗争大舞台并成为大党的极好机会。此时鲍罗廷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孙中山曾说:鲍罗廷的主张就是我的主张,凡政治上的事总要听他的主张,你听他的主张就像听我的主张一样。包括国民党中很多元老在内的许多人称孙中山为“国父”,称鲍罗廷为“亚父”,可见其人在当时国民党中的影响力。其主张北上的观点占了上风,于是孙中山准备北上。

二、北上的目的

孙中山一生有三次北上的经历,第一次是1894年6月北上天津向清廷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献“救国大计”未被采纳;第二是1912年8月北上北京与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谈国事;据1924年11月1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显示:这次北上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与北方当局合作谋求和平统一国家,一是唤起国民的觉悟。

就第一目的来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孙中山在北上途径上海发表演说宣称:第一点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而实事上当时的中国北方政权正如中国共产党预料的那样是一个军阀代替另一个军阀,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打到军阀、和平统一中国,在当时是没有实现的现实基础的。后来的发展情况也说明了这点。

关于第二目的,孙中山的这次北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但经过千难万险取得辛亥革命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孙中山作出了巨大让步和牺牲,中国仍然陷于复辟帝制、军阀割据、内战不断的境地。孙中山痛定思痛,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到1924年底在南方广东一带形成了良好的国民革命形势。这使孙中山充分认识到共产党的才能,特别是共产党的组织宣传能力。因此,孙中山的第三次北上,宣传国民党以期得到国民的明了与赞助、唤醒国民之觉悟就成为了重要的目的。孙中山的这次北上的确起到了宣传国民党、促进国民党北方党务的作用,在他逝世后,全国各地反帝运动的高潮和北京倒段的大运动,都是他这次北上播下的种子,在随后的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中各个大大小小的军阀纷纷倒台,亦是其理想与主义影响的结果。

三、逝世与影响

孙中山1924年11月13日由广州乘永丰舰(即后来的中山舰,孙中山1922年6月16日至8月9日避难于该舰;1926年发生著名的中山舰事件又称三二0事件;1937年10月24日下午补6架日机炸沉在武昌金口;1997年打捞出江,现在湖北造船厂展出)出发,经上海,由日本转道,于12月4日到达天津。天津正值隆冬严寒季节,寒风刺骨,由于旅途劳顿,孙中山抵达天津时身体已在发烧,而且肝病发作,经德国医生治疗数天后,热度虽然退去,但肝病仍未完全止住。但仍于31日到达北京,住入北京饭店。1925年元旦,请了外国医师六七人会诊,确认肝脏有病。1月20日病情急剧恶化,26日住进协和医院,进行剖腹检查,肉眼可见肝脏坚硬如木头,断定为肝癌晚期,至少3年前就已经罹患了癌症,早已超越了药物可治疗的阶段。拖至3月12日9时逝世,享年59岁。

孙中山从踏上北方地界起直至逝世,都处在病中,但是他仍然与段其瑞政府进行艰苦的斗争,也作出妥协和让步,实现了国民会议促成会代表大会于1925年3月9日正式举行,这次促成会虽然未能实现国民会议的召开,更未能实现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平统一中国的愿望,但其影响是存在的。孙中山处于弥留之际的细节记述争论最大是关于孙中山的遗书,这篇由鲍罗廷和孙中山的英文秘书陈友仁共同起草,由宋子文口诵一遍,然后由夫人宋庆龄托起孙中山手腕执孙科的钢笔答名的遗书,因事先未通报国民党其他重要领导人,也由于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等国民党领袖相继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而未将其列入国民党的正式文档中。

孙中山逝世后,失去了一个统领国民党各派、威慑各方的灵魂人物。在北方,发生大大小小军阀争夺战几十起,使广大民众更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军阀们各自竞相找国外国靠山,给帝国主义列强们进一步入侵中国以可乘之机,特别是张作霖为了打败倒戈自己的部下郭松龄以牺牲南满、东蒙的权益换取日本出兵干涉,正中日本下怀,加速了日本侵华的进程。在南方,孙中山的逝世,使国共两党间原有的矛盾与对立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国共两党关系破裂及至全面对抗。一方面国民党内部左、中、右三派急剧分裂,“廖案”的发生,加速了国民党整体右转,相继发生“中山舰事件”、“四一二事变”、武汉清党等一系列事件,国共合作的局面破裂;另一方面,使中国共产党丢掉了以加入国民党从而控制国民党、改造国民党的想法,纠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右倾路线,走上了武装对抗国民党的道路。

从孙中山北上到逝世的短短四个月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孙中山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谋求广大人民的福祉忍受病魔的折磨而作出的艰苦努力,从而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中山精神的崇高和伟大。在当今祖国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我们民革更应发挥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大力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台海局势,为两岸的和平发展建言献策,为和平统一祖国贡献力量。

参考书目:

    1、《国民党的“联共”“反共”》  杨奎松/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中山舰事件》  张聿温/著  新华出版社

    3、《蒋介石日记揭秘》  张秀章/编著  团结出版社

    4、《孙中山晚年北上致力和平统一的途径》  台港政治大学教授蒋永敬/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