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祖国统一>>民革党员陪护川籍中国远征军老兵清明滇西祭战友
民革党员陪护川籍中国远征军老兵清明滇西祭战友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4-11 09:43:06  浏览次数: 1209次

82年前,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重新打通国际援华物资“生命线”滇缅公路,先后共4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出征缅甸、印度、滇西抗击日军。中国军人以伤亡近20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伟大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了赫赫战功!

80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战士已所剩无己。在2024年清明节期间,来自四川各地的11名98岁至103岁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和亲属及四川普善公益促进会志愿者组成“扫墓团”,重返云南保山、惠通桥、松山战场遗址、腾冲国殇墓园凭吊抗日战场,祭祀长眠在那里的战友。此次活动由民革党员、四川普善会长蒲寒带队,来自四川成都、南充、泸州、广安、攀枝花的6名民革党员参与活动,在祭祀抗日英烈的同时,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

纪念碑前祭英烈

3月31日上午9点,扫墓团成员齐聚成都市人民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在举行2024年清明节祭祀抗日英烈活动出发仪式后,乘上大巴车启程赴滇西。

微信图片_20240410143134_副本.jpg

4月2日上午9点,扫墓团一行来到保山市易乐池。据悉,在易乐池内高耸入云的“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地下,埋葬着3000多具抗日将士忠骨,因此这里成为川籍远征军老兵每次滇西行必祭之地。

是时保山学院的50多名学生早已等候在此,他们每人一手拿小国旗、一手捧鲜花,夹道欢迎川籍远征军老兵爷爷们。祭祀活动开始后,4名志愿者向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敬献花圈,全体参祭人员怀着沉重的心情面对纪念碑向抗日英烈垂首默哀一分钟;接着3名远征军老兵向抗日英烈敬献水果、糖果和美酒。随后,在远征军老兵代表宋继明声情并茂地宣读《祭中国远征军抗日英烈文》后,远征军老兵周志安讲话。周老说:“我们当年背井离乡出国抗日,许多战友为国捐躯、埋骨异国他乡;每年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格外想念你们。今天我们从四川前来看望你们,家乡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如今祖国繁荣昌盛,你们在天之灵安息吧!”

保山学院女学生王紫雯、男生杨守信代表全体学生在祭祀仪式上先后发言说,感谢来自四川的远征军老兵爷爷,因为他们当年和千千万万的抗日将士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要永远感谢他们,一定要传承他们的抗战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以报答抗日将士和老兵爷爷当年的无私奉献,以告慰抗日英烈的在天之灵!

微信图片_20240410143140_副本.jpg 

最后大家列队向“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敬献金黄色的菊花,朵朵菊花表达了大家对抗日英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悼念。祭奠仪式结束后,七八名学生围着99岁的远征军老兵廖沛林,听他讲述当年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与日寇殊死搏杀,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悲壮历史,同学们因此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抗战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

“立煌营”址忆当年

易乐池的祭奠仪式结束后,扫墓团一行乘坐大巴车,来到以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名字命名的马王屯“立煌营”。这里曾是滇西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所在地,是滇西大反攻指挥20万大军的“神经中枢”,房屋前的空坝子曾是远征军战士训练、出操的地方。当年这里有60幢营房和司令部检阅台,如今仅存几栋破败不堪的平房默默无声的座落在一大片荒草丛生的坝子边。

此情此景勾起了几位在场中国远征军老兵埋藏久远的记忆。其中两位老兵边走边看边回忆80年前的情景,他俩滔滔不绝地向志愿者们叙述当年的烽火岁月和惨烈的战斗。毕竟血与火的战斗历程早已深深地铭记在他们的脑海中、融化在他们的血液里……

在扫墓团一行参观“立煌营”的过程中,保山市立煌营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山河先生不但全程陪同,而且充当义务解说员,他还设丰盛的午宴款待四川来客。饭后,四川普善公益会长蒲寒向李总赠送了蒙顶山礼盒茶以及由河北著名画家刘全德老师创作的两幅《静物》油画和一幅风景油画,以表达对李山河先生的感激之情。

松山公墓悼战友

3日上午9点,扫墓团一行乘坐大巴车来到举世闻名的龙陵松山抗日战场遗址。该战场遗址占地20余平方公里,当年日军分为大松山、滚龙坡、黄家水井、阴登山、大垭口等7个要塞区,中国远征军按照中国传统划分为子丑寅卯。子高地是松山主峰,也是日军主要据点群。当年的松山战役历时95天,远征军全歼日军驻军步兵第113联队共约1250人,我军伤亡7783人。此次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序幕。

位于松山半山腰的“陆军第八军第一百零三师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建于1944年12月,战时曾埋有600多名中国抗日将士遗体。扫墓团一行在墓前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参加祭奠仪式的11名远征军老兵中的4位老兵因腿脚不便或身体原因,由志愿者用轮椅抬到祭祀现场。祭奠仪式由蒲寒主持。

 微信图片_20240410143124_副本.jpg

祭奠仪式结束后,在松山广场开展了活动的龙陵县腊勐镇大垭口完全小学40多名学生来到一百零三师公墓前,要求与老兵爷爷们合影留念;然后十几名学生围绕在原中国远征军新一军新38师战士廖沛林身边,聚精会神地听廖爷爷讲述80年前惨烈无比的“松山战役”……

微信图片_20240410143137_副本.jpg

几名远征军老兵则在大家的搀扶下登上几百级石梯,来到松山广场,然后分散在中国远征军将士雕塑群中,认真察看每尊塑像前的铭牌,寻找当年的长官和战友,一旦找到就凝视良久,并合影留念。一位老兵面对持枪战士塑像轻声说道:“战友,我们来看你了……”原新一军独立营机枪手吴绍卿老兵则举手向当年的长官孙立人将军敬军礼,久久不愿离去。

中午一点许,龙陵县第二中学高一级9个班的400多名学生和教师在松山广场瞻仰抗日英烈塑像后,来到松山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与来自四川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合影留念。龙陵县著名书法家赵德修先生在获悉川籍抗日老兵千里迢迢来松山祭奠为国捐躯的战友时,非常感动,决定为每位老兵捐款200元以表心意,由于本人有事不能面见老兵,特别委托松山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将2200元现金送到每位老兵手中。

惠通桥上话战火

当天下午,扫墓团一行乘车来到滇缅公路咽喉要道惠通桥,这是当年国际援华物资的必经之处,因此成了日军飞机轰炸的重点。1942年5月5日,在乔装百姓的日军已经上桥的危急时刻,我军果断将该桥炸毁,彻底粉碎了日军渡过怒江东进重庆的阴谋,因而该桥被史学界称为“改变中国命运的桥”。

由于年代久远,惠通桥桥面部分木板腐朽,存在安全隐患,因而巳被封闭,禁止上桥。该桥属于惠通桥派出所负责管辖,当该所领导知道这些年逾古稀的当年抗日勇士不远千里来到惠通桥的目的和意义后,为了不让老兵们不带着遗憾离去,破例打开铁栅栏让大家上桥参观。

老兵们和志愿者们进入曾经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记录了血与火的惠通桥上,望着川流不息的怒江水,仰望两岸巍巍青山,不由思绪万千……其中原驻印军辎重第10团3营6连1排何行宣老兵向志愿者们讲述了他当年驾驶美军卡车回国时经过惠通桥的情景……他说,想不到今生还能来到70多年前当兵时到过的地方看看,此生死而无憾!

国殇墓园慰忠魂

4月4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扫墓团一行来到腾冲市国殇墓园举行祭奠抗日英烈活动。上午9点半,庄严肃穆的祭奠活动在挂有孙中山画像的忠烈祠举行。祭奠仪式由蒲寒主持。

忠烈祠的祭奠仪式结束后,扫墓团一行来到园内小团坡“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祭奠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其中几位老兵不顾年迈体弱,在家属和志愿者搀扶下,登上几十级台阶到达纪念塔前,另有几位老兵则由亲属和志愿者用轮椅抬到塔前。在由蒲寒主持的祭祀抗日英烈仪式上,川籍中国远征军老兵周志安朗读了自撰的《祭中国远征军英烈文》,接着远征军老兵廖沛林、喻志勇、何行宣先后发言,他们简要地回顾了当年参军抗日、出国征战的烽火岁月,表达了对牺牲于异国他乡战友的思念,讴歌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他们希望战友们在天堂安息,因为有了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微信图片_20240410143131_副本.jpg

小团坡的祭奠仪式结束后,一位陌生人主动背起102岁的川籍远征军老兵吴伯伦下山,此情此景感动了看到这动人一幕的所有人。

扫墓团一行从小团坡来到“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前凭吊时,一些当地群众及外地游客上前询问老兵的抗日经历,并要求与老兵合影留念。随后,扫墓团一行来到紧邻国殇墓园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参观。里面的抗战遗物、图片和资料等文物藏品,勾起了亲身参与这场战争的老兵们的难忘记忆。参观毕,四川普善公益向该纪念馆赠送了由四川著名书法家洪正举老师创作的、内涵深刻的“铁血滇缅”书法作品。

下午,四川普善公益向参加此次滇西祭英烈活动的老兵各敬奉800元慰问金,并向每位老兵赠送由河北省廊坊市民革党员、著名书法家张世钰老师组织全省有名书法家创作的与抗日相关的24幅书法作品。至此“2024年川籍中国远征军老兵清明滇西祭战友”活动顺利结束。7日晚上,扫墓团成员全部平安到家。

次日,广安民革党员杨劲松在普善微信群留言:“本次有幸受邀参加2024年清明川籍远征军老兵重返滇西祭战友活动。一路上收获满满,既是学习,也是浸润和感动。我想,如果关心关爱抗日老兵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作为志愿者,我一定要坚持到底!”攀枝花民革党员张宗波留言:“很荣幸参加这次护送远征军老兵重返滇西战场祭奠战友活动……长达三千里的跋涉既是缅怀先烈、传承历史,也是发扬和践行志愿精神,更是提升个人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不能只专注于自己,总要为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做点有益的事情。”